2012广东高考作文回顾:选择生活时代的思索与启示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还记得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吗?那道关于”选择生活时代”的题目让不少考生印象深刻。题目引用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和居里夫人关于时代选择的不同见解,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考察了考生对历史、文化、价格观等多方面的领会和思索能力。
汤因比希望回到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由于那是多种文化交汇的黄金时期;而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则更向往未来世纪。两种截然不同的时代选择,反映了大众对历史与未来的不同态度。2012广东高考作文正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引导考生思索:我们该怎样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理想的生活时代究竟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题目背后的深层思索
这道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实际上是在考察考生的人生观和价格观。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考生能否展现独立思索的能力。你是更认同汤因比的历史情怀,还是更倾向于伊雷娜的未来憧憬?抑或像居里夫人那样,认为”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从命题角度来看,2012广东高考作文延续了广东卷一贯的开放性和思辨性。不同于某些直接给出见解让考生论述的题目,这道题提供了多元视角,让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这种命题方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文化积累,也检验了他们的辩证思考能力。
2012年作文与近年题目的对比
如果把2012广东高考作文放在近十年的题目中比较,我们会发现广东卷的命题动向。从2012年的”选择生活时代”到2021年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广东卷更倾向于提供哲学性、思辨性的材料,而非简单的话题作文。
2012年的题目涉及历史观和时代选择,2013年讨论富翁捐助的伦理难题,2014年对比胶片与数码时代,2015年探讨感知天然的不同途径——这些题目都在引导学生思索人与时代、人与天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相比之下,2012广东高考作文的题目设置尤为巧妙,它通过历史人物的诚实话语,构建了一个让考生可以自在发挥但又不会哑口无言的写作空间。
怎样应对此类开放性作文题
对于类似2012广东高考作文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考生应该怎样应对呢?开门见山说,要准确领会材料中不同人物的见解,把握核心矛盾。汤因比向往过去,伊雷娜憧憬未来,居里夫人则肯定当下——这三种态度构成了题目的张力。
接下来要讲,要确立自己的立场。你可以完全赞同其中一种见解,也可以提出折中的看法。比如有考生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幻想生活在别的时代,不如珍惜当下,创新属于自己的精妙。”这样的立意既回应了材料,又展现了独立思索。
最终,要联系现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2012年的考生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如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来论证自己的见解。一篇杰出的2012广东高考作文,不仅要有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论据,还应当体现作者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思索。
2012作文题的现实启示
十年过去了,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快速变化的今天,很多人像汤因比一样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也有人像伊雷娜那样对科技未来充满期待。但居里夫人的见解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与其纠结于时代选择,不如在当下活出价格。
这道题目教会我们,高考作文不仅是一次写作能力的检验,更是一次思考方式的展示。面对多元价格观的材料,考生需要展现出包容、辩证的思索能力。这也是为什么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至今仍被许多人津津乐道——它超越了应试的范畴,触及了关于人生选择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