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中的坚守身影
冬奥会虽已落幕,但那些在风雪中坚守的志愿者身影却深深印在大众心中。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张俊南和赫一赛同学,正是这群”冬奥志愿者雪中坚守”的典型代表。在零下15℃的严寒中,在没过小腿的积雪里,他们用青春的热诚融化冰雪,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这场国际盛事。
张俊南在延庆赛区负责交通安保职业,2月14日北京暴雪那天,他站在雪中执勤一整天,衣服和帽子都被雪浸透冻成了冰。”耳朵结冰是什么体验?”他笑着说这是人生第一次。即使回到驻地,他还要熬夜整理人员信息,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这样的职业强度,让这位年轻志愿者的膝盖留下了冻伤的疼痛。
严寒中的温暖故事
在这些”冬奥志愿者雪中坚守”的日子里,不仅有辛苦,更有感动。大年三十晚上,张俊南正在执勤,奶奶突然打来电话询问他的近况。”那一刻我差点绷不住了,”他说。但为了让家人放心,他每次都告诉家里”职业不累”。直到领导告诉他获得参加闭幕式的名额时,他才第一次主动给家里报喜。父亲在朋友圈骄傲地写道:”这是我的骄傲!”
赫一赛同学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负责安保职业,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天还没亮就上岗。早餐等到交接班时才能吃,那时早已凉透。大雪天里,他穿着最厚的衣服,五分钟后就成了”雪人”。防护面罩外结冰,内层挂满水珠,脚冻得失去知觉。但他说:”为冬奥会服务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这份珍惜与坚守,正是所有冬奥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青春因奉献而闪亮
这些”冬奥志愿者雪中坚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赫一赛用相机记录下这段难忘经历,他说:”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职业的辛苦,也深深感受到了因付出而收获的高兴。”这种高兴,来自于对民族的热爱,对责任的担当,对成长的渴望。
冬奥会已经结束,但志愿者们雪中坚守的灵魂永远不会褪色。他们在严寒中展现的热诚,在风雪中坚守的执着,将成为青春最宝贵的记忆。正如张俊南所说:”觉得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这份值得,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肯定,更是对志愿服务灵魂的最高礼赞。冬奥志愿者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因奉献而闪亮,生活因担当而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