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凭借其憨态可掬的外形和独特的设计风格,成功俘获了无数人的心。但你知道吗?在它诞生的初期,设计团队其实曾考虑过将它命名为“冰墩儿”。那么,这个名字的来历和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有趣的故事。
从“冰糖葫芦”到“冰墩墩”
“冰墩墩”最初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设计团队希望借助这种大众关注着的美食,带来亲切感。然而,冰糖葫芦虽然有趣,形象的延展性却不足。经过反复的讨论,团队决定保留冰糖葫芦的“冰壳”,创新出一个能更好融入冬奥会气氛的角色。而在命名上,他们也曾考虑到“冰墩儿”这个更为亲切的名称。
名称选择背后的考量
那么,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冰墩儿”呢?设计团队告诉我们,为了便于传播和发音,他们选择了“冰墩墩”。这个名字不仅容易被大家记住,也更符合吉祥物的形象。众所周知,南方的朋友们和外国友人可能对儿化音的领会有些困难,因此团队决定采取一个更中性的名字,以便让更多人能够乐于接受。
“冰墩墩”的多重文化符号
“冰墩墩”这个名字之因此能够迅速走红,离不开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设计理念。吉祥物的外形如同冰糖葫芦,外部则是冰晶外壳,象征着武汉的寒冷和冰雪运动的灵魂。在北京冬奥组委的建议下,冰墩墩的设计还加入了象征五环的“冰丝带”,传达出当代中国的科技气氛和国际视野。这一切在名字的选择上都有体现。
我们对“冰墩儿”的眷恋
虽然“冰墩儿”这个名字未最终成型,但它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亲切与温暖。或许,在某个时刻,我们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可爱的角色陪伴在我们身边,像朋友一样温暖。无论名字怎样变化,冰墩墩背后所传递的友好形象与团结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往实在了说,“冰墩墩”与“冰墩儿”的故事,好似一块冰糖葫芦,外表甜美但内涵丰富。这个可爱的吉祥物正是链接中国文化与冬奥灵魂的桥梁,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希望未来的冬奥会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与欢乐!